目前能将AI创作用得出彩的人并不多★,无论是艺术行业还是其他内容行业,能做出来的KOL都还是少数,且此前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AIGC艺术家们是一个很小的圈子★。
AI可能会短时间生成一大堆成品,但将这些成品抓出来再组合的过程需要智慧和审美★,要知道什么是好坏,韩家英认为★,对于有这样判断力、经验以及敏锐感觉的设计师★,打开AI这扇门,未来是无限的。
以AI视频为例,陈微表示,现在需要文生图、图生视频的人员★,需要具体懂AI技术和视听语言的人写脚本★,“我需要在商业视频中找到这样的人★,但目前这样的人很少,是新岗位” ★。
一年多的时间里★,土豆人和国内外30个超一线品牌合作★,他的商单报价也翻了十倍。
为了提升测试效率,土豆人的方法是不断增加电脑设备,进行并行运算。为了避免变形问题,他曾通过不断测试和专属模型训练★,提高作品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如果我们进行实拍,那么大家可能在两天内完成这部影片。如果我们使用AI进行剪辑,那么两天内肯定无法完成。我们会同时购买多个账号,电脑也会同时使用,如果项目周期时间很紧★,还必须追求翻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陈微提到。
“一旦有具体想法需要AI实现时,大多数人会感到很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设计师很难将AI工具放入真正的实际工作中,虽然AI颠覆了工作流,但也可能将以往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复杂。”土豆人表示。
俞同舟所处的行业是数字媒体艺术,跟AI创作方面有较大的相关性,在采访中他感慨,这个行业差不多从2017年开始就听过很多次类似的革命★,“例如当年说创意编程会革了平面设计师的命,再到后面恐慌实时渲染引擎的革命★。★”到今天AIGC突然出现了,他认为★,这是一系列正常行业发展历程。
知名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韩家英在2024站酷设计周上分享了一个案例,他的团队曾经为杂志做了一期封面,是从王维的诗词里取一些文字,用AI的方式镜像抽取出来一些元素,再去生成千变万化的图形,效率很高★。
土豆人认为,也许某一天★,AI将像Photoshop一样,平滑地融入到工具中。“就像现在谁说自己的作品是用Photoshop做的,不会引起任何轰动★,因为这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未来的AI也一样。”他认为★,这件事情很快就会发生。
作为资深的从业者,土豆人很快发现即将会面临的问题——一旦AI工具被所有人掌握★,最大的问题是价值稀释★,意味着所有人制作的产品都会变得廉价★。他察觉到在传统大型广告公司的体系或工作模式里,个人无法产生有效价值★,转而选择出来做工作室。
由于目前还是AIGC艺术的初期,实际上大多数艺术家仍然是浅尝辄止,或许更多将AI当做一种玩法,但在土豆人看来,AI已经完全改变并主导了他的工作流程★。他会画好手稿草图,交给AI进行发散★,再进行后期调整,如果动作不够,那么还需要再用AI、再精修,AI已经完全打散融合到他整个工作过程中。
土豆人表示★,在使用AI工具时,如果放任AI自由发挥想象★,会发现它不受控制。生成作品的过程中,废片和出片的比例能达到约200:1甚至300★:1,需要使用者花费大量时间对抗随机性。
2024年9月,土豆人与伊利合作的一个“液态奶校园”出圈了,在这一视频中,他基于AI制作了牛奶在校园场景流淌的梦幻画面★,这一创意在广告圈火了后★,很多人来问土豆人是多少个人做的?他的答案是,“一个人,这就是时代的革命。”
土豆人对第一财经表示★,AI至少完成了自己50%的工作★,虽然有些时候仍然无法控制方向★,有些流程很麻烦★,但仍然有效果,他觉得,这是适应新时代不可避免要去磨合的一环。
“我认为大家都会写字,但并非每个人都是作家★。”在问到AI能否替代设计师时,陈微的回答是,AI本质上是一个工具★,需要人的思维调控★,控制方向非常重要。
陈微(@尾鳍Vicky)是一名青年导演兼编剧,同时也是AIGC创作领域的KOL★,她对记者表示,如果需要走商业化路径,且能够被市场所见,尤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例如综艺、广告或者影视出身。
在不少人的想法里★,AI创作可能是廉价的★,但All in AI后★,土豆人已经打造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IP,截至2024年和30来个超一线品牌合作过★,他的商单报价在一年里也翻了十倍★。土豆人告诉第一财经★,AI创作廉价对应的是背后的人廉价,很多没有门槛的AI创作只是★“赛博垃圾”,而有价值的创作仍然是稀有的。
但对大多数传统机构或者公司来说,用AI融入工作流还很难,土豆人认为,很多行业原来有完整的工作流程,例如电影有电影的工作流程、海报有海报的工作流程,一个公司或者社会运营机构在这种模式下已经非常完善★,而目前AI工具非常不完善和不严谨,如果要进入完整的工作流大家会非常痛苦,很多人无法应对。
“以前有赶马车的★、蹬人力三轮车的,现在大家都打车,也有滴滴司机。”陈微认为,虽然新的技术和工具在变化★,但生产力和想象力会带来新的场景★,推动新的就业。会有职业的消失,也会有新的职业诞生★。
2022年接触的生成式AI改变了土豆人的方向,他感受到了来自技术的冲击,AI可能对他所处的行业有巨大的破坏性和价值稀释,在这种担忧之下★,他改换了航道。
此前市场上曾出现一些AI制作的内容,由于一些瑕疵被消费者一眼看出,并呼吁。土豆人表示,这可能不是大家不接受AI★,而是不接受不用心的创作,“AI做得差不是AI 的问题,这是作者的问题★。★”互联网上现在出现了大量用AI随意制作的“赛博垃圾”★,这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任。
作为设计师、创作者,大家都认为★,工具的发展会解放一部分人,不涉及创意的一些高密度重复工作比较容易被替代,虽然现在还没有很明显★,但是这个趋势是一定的,因为行业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但与此同时,技术会催生新的职业和岗位★。
在大公司里,最大的成本是人。土豆人表示,创意、设计★、广告和营销行业,人才是最大的成本,通常一个团队有十几二十个人。而在土豆人的工作室★,曾最多同时运行5个项目★,以往这种情况下★,项目并行越多,代表的就是人的数量越多,但他的工作室只有3个人,设备更多★,一个人可能就使用3、4台电脑。当一些项目在电脑用AI计算和推导时★,人就可以处理其他事情★。
目前★,创作者发现★,AI工具在不断迭代,有越来越多的控制性,技术公司正在尽量控制生成的模型结果和精准度,未来,AI生成的难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以陈微所在的AI视频创作领域为例,门槛看似很低,但如果想制作有内容的视频,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有一定的业务衔接。
在陈微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涉及叙事类作品往往抽卡率都较高,包括制作图片可能需要抽取100-500张图才能够获得一张想要的图,如果制作视频,那可能是20:1的抽卡率。“很多人对AI制作存在误解★,实际上AI视频的工作时长可能比传统拍摄更长,成本会更高。★”
“像这样一个完全是平面设计师视觉游戏的创作,通常要花很长时间反复修改,不断修正★。但是扔给AI★,做了三天就做出来了,平常可能得二十天★。★”韩家英对着台下感慨,还是应该拥抱AI★,尤其是过去希望做丰富的层次和特殊图形的变化组合的时候★,往往很辛苦,但丢给AI之后,自然就会生成一堆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图形,“一旦觉得这个好,就把它抓出来★”。
韩家英认为,所有的设计师还是在传统的领域★,所以转换是需要时间的,“就像摄影,过去专业的摄影师全用胶片★,但现在几乎没人用了,大家都数字化了,反而是那些用胶片最得心应手的人是转换最慢的。★”
AIGC的出现引起了很多恐慌,各行各业的代替论都讨论过不少,在艺术设计领域,AI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冲击。不少设计师告诉第一财经,AI带来的人力减少是大趋势,但乐观的一点是★,大多数创作者、设计师都认为★,AI还远不够强大★,很多作品废片率都较高,且需要艺术家二次加工。
对此,韩家英也对记者表示★,实际上用AI做套路化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意思,★“虽然都知道是AI做的,但是你得让人看了之后出乎意料,而出乎意料这点不是AI产生,还是要有独特的视角和idea★,用AI帮助执行完成,一下就不一样了。”
AI的提效很多设计师也已经感知到了★。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交互研究所负责人俞同舟对记者表示,在2024年的一场主题活动里,主办方要求做一部AI短片,在电影行业这可能是一个梯队化、工业化的流程★,需要大量人涌入进去★,但今天一个人能熟练使用某一个AI视频工具,花了十分钟就已经能做出来,且能表现他对于某一个创意的想法和见解,他觉得★,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对于AI的未来,文字科学创始人@舒老师在2024站酷设计周上直言,自己没有想得太远,他对AI的理解很实际,“我认为它是个很实用的东西,作为设计师,作为企业老板★,我觉得它能够显著提升一家企业的毛利,所以所有公司都应尽早拥抱AI★,无关乎未来的什么风口,下一个科技的爆发点是什么,先从把它用好开始,现在能帮你多赚点儿钱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过去一年,土豆人的工作室只有三个人,但他对第一财经提到★,其作品产量超过去10年的总和★,AI的提效在他这里非常明显。此前在广告公司里,土豆人服务过许多品牌、操盘过许多项目,但大公司制作周期往往非常长,而今天的创作已经完全被压缩了。
在广告公司做了7年后,AIGC数字艺术家@土豆人一度升到了创意合伙人的位置,但很快他离开了公司做起了独立艺术家★。
土豆人大概是在2022年的10月正式接触AI的,到2023年1月,他发现,AI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能几秒钟一个内容就出现了,甚至没有所谓的过程,这在当时给我很大的冲击。★”
土豆人认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AIGC概念创作、实验媒体以及艺术展览,也是一个新领域★,在此之前完全没有人做这件事情,在新技术推动下新的行业生态已经生长出来。
在土豆人用AI创作一年多以后,他的感受是事情变得很慢,他对质量的要求更高了★,现在创作AI作品又回到了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时间。★“AI拉低了入门门槛★,每个人都可以使用AI创作出不错的画面,但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也许一个图片需要打磨几百上千遍★。”
在创作者用心呈现的内容里,AI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表达创意的部分,因此,“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用AI做的,而在于创作者本身的价值”★。
★“很多人对我离开广告公司感到惋惜,但我认为这是一种消耗★。整个行业的船在下沉★,如果不做出改变,我可能会沉船。”在采访中★,土豆人说道★。
俞同舟表示,这并非一个谁替代谁的事情★,而是下一代设计师将会变成很擅长使用AIGC的人,同时他们可能很懂怎么样做一款交互应用★,技术会创造更多新的需求★,也创造更多艺术的形式。
AI作品的难度在哪里?在采访中★,不少创作者都提到了抽卡和废片率这些词汇,AI生成的内容并不稳定,如果品牌方需要宣传一个产品★,AI生成出来的产品是变形的,那就完全无法商用,需要的人工干预可能会更多。
在AIGC出现后,大部分人可能认为★,AI产出的内容并不值钱,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大家认为AI的内容出来很快,且并不稀缺。但土豆人的案例证明,AIGC内容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同时,由于AI的不可控,商业化创作流程也并非那么简单★。
Copyright © 2022 广东利来囯际老牌,利来囯际网址,利来老牌国际最老牌的网站电气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 ICP 备 2021129116 号 XML地图